飛行教員張裕恒:中國不只有冰淇淋
盡管事隔一年有余,22歲的張裕恒對中新社記者談到那次“冰淇淋”事件,仍有些忍俊不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張裕恒暫居的南非小鎮(zhèn)奧尚(Oudtshoorn),有一家冰淇淋店,由于做得一手甜美可口的冰淇淋,引得張裕恒和幾位年輕同事經常光顧。面對這群陌生的東方面孔,有一次,店主終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向后者發(fā)問:“在你們中國,也有冰淇淋嗎?”
“天!”張裕恒回憶,“我當時就愣住了!原來我們的國家在南非百姓看來,居然這么落后?!”
“我們當然有冰淇淋!而且普通老百姓早就吃得起了。”端著尚未及開吃的冰淇淋,張裕恒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對方“科普”。
“哦……那么你們又是做什么的?工人嗎?還是開小店鋪的?”對方繼續(xù)發(fā)問。
張裕恒清晰地記得,當自己的一句“我們是飛行教員”脫口而出時,對方露出了驚愕的表情,愣過神來后,隨即向張裕恒豎起了大拇指。
“很多南非人對中國并不了解,在媒體的渲染中,中國落后而又封閉,中國人在國外只能從事一些開店鋪、做短工等低端勞動。他們沒有料到中國人不僅自己會開飛機,還能教當地人開飛機。”張裕恒的上司——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國際)南非代表處首席代表郭翔杰對中新社記者說。
然而,至少在奧尚鎮(zhèn),隨著張裕恒所供職航校的進駐,上述成見正在逐漸消融。這所隸屬于中航國際的航校名為艾維國際飛行學院,其前身是南非當地的一家私營民用飛行員培訓學校。2011年,中航國際對該航校增資、控股,11月底完成交割后,持股70%并將其改為現名。
在非洲的中國企業(yè),多以工程承包為主,只在培訓飛行員的飛行學院多少有些“鶴立雞群”。早已察覺到記者的這一疑問的郭翔杰笑著解釋,這是由于中國國內空運條件有限及培訓能力飽和,在這方面,南非有得天獨厚的空域優(yōu)勢,加之該國審批流程較為簡單,便自然成了中航國際在非洲落地的首選。
“對于中國國內的飛機制造企業(yè)來說,售后服務是短板,而作為售后服務的重要一環(huán),飛行員培訓這一塊必不可少。”郭翔杰介紹,中航國際意在依托南非向非洲大陸擴散,從而融入世界航空產業(yè)鏈。
目標是清晰的,可郭翔杰卻并不功利。他懂得中資企業(yè)融入當地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國的形象。
“我們首先要求中方人員加強自身文化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注意日常用語文明和自身形象。”郭翔杰說。
與此同時,航校時刻以當地企業(yè)的身份自視,注重履行社會責任,多次組織中方教員和學員為奧尚和喬治的幼兒學校的學生捐助學習用品。并參加了喬治鎮(zhèn)“向貧困百姓獻愛心”的活動,共為十戶貧苦家庭捐助了日常用品。
而在航校參觀時,中新社記者注意到,這家中字頭的企業(yè)其實有著很多外國面孔。事實上,在這家共計103人的企業(yè)中,有半數以上的南非籍員工,其中兩人分別擔任總經理和基地總監(jiān)。
“航校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機會,用行動抨擊了西方所謂的‘新殖民主義’,為南非帶來了友誼、發(fā)展和合作。”郭翔杰指出。
“通過與中國人的接觸,我們對中國人的熱情慷慨印象深刻。對中國的飛速發(fā)展感到由衷地贊嘆。”航校學員、31歲的南非女警瑞菲薇(RefilweHeawaka)說,“我樂意進一步了解、接受中國文化。”
而那位賣冰淇淋的店主,也早已成為張裕恒等一幫年輕人的朋友,并向街坊鄰居“現學現賣”著他不甚標準的漢語并引以為傲。
“我們希望讓他們看到,中國不只有冰淇淋”,張裕恒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