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遜:我國民航與高鐵的競爭與合作
記得《三國演義》上有段小插曲,說孫權與劉備兩大梟雄聚會:忽見波上一乘小船,于江面之上如登平地。玄德嘆曰:“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孫權聞言,自思曰:“劉備此言語,嘲吾不慣乘馬耳?”乃令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驟下山,復加鞭上嶺,與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馬乎?”玄德聞言,撩衣一躍,躍上馬背,飛走下山,復馳騁而上。二人立馬于山坡之上,揚鞭大笑。至今此處名為“駐馬坡”。對這個場景,清人毛宗崗和明人李卓吾各有一批,毛批“權能試馬,玄德不能試舟,畢竟讓舅爺一步?!崩钆坝⑿巯嘤鲆杉扇绱耍蓢@可憐。”李的思想深度,顯然勝毛一籌。
若就交通工具而論,一直到工業(yè)化之前,水陸交通工具亦無非一船一馬?!澳先笋{船,北人乘馬”本來是比較利益的選擇,并無優(yōu)劣之分。北國臨近大草原,河流較少,馬匹成本低,于是選擇乘馬;江南則相反,遠離大草原,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造船成本低,于是駕船。孫權身為南人卻服膺北方文化,以乘馬為貴,才疑心生暗鬼。
當然,馬后還可拉車,獸力車、人力車,再加上步行,就是陸上出行三大選擇。工業(yè)化以來,民眾先多了個公交汽車,后來又多了個自行車,獸力車和人力車漸漸淡出,加起來還是三大選擇。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有了第四種選擇,那就是私家轎車。無論是誰,出行之前都要推敲,取其中之一,棄其中之三。交通工具的這種相互替代,在交通建設中也時時發(fā)生。
事實上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fā)達國家轎車與飛機迅猛發(fā)展,成為大眾交通工具,鐵路建設便開始衰落。當時也確實有人預言,鐵路畢竟是19世紀的產(chǎn)物,20世紀終將是飛機和汽車的時代,不料高速鐵路一躍而起,使鐵路運輸?shù)念j勢一舉扭轉。所謂高速鐵路,是指時速運行在200公里以上的鐵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東京至大阪高速鐵路建成,此后連續(xù)發(fā)生三次建設高潮,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瑞典、英國、韓國、中國臺灣等17個國家地區(qū)紛紛建設高速鐵路。
我國在2004年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第一個《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繪制出超過1.2萬公里的“四縱四橫”快速客運專線網(wǎng),極大地提高了調(diào)整鐵路建設速度,此后幾條重要干線鐵路一再提速,2008年8月建成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接著是2009年12月,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工程類型最復雜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2010年2月,世界首條修建在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時速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開通運營。同年7月,滬寧城際高速開能運營。這樣,到了2010年年底,我國營業(yè)鐵路已達9.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營業(yè)高速鐵路已達835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今年預計再開通4715公里,包括12月剛剛開通的廣深港高鐵,合計13,000公里以上。
如果不是連續(xù)發(fā)生“甬溫線溫州7.23動車追尾”重大安全事故,我國本來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tǒng)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引領世界高鐵發(fā)展的新潮流。這一安全重大事故,也使我國高鐵戰(zhàn)略國際信譽受損。國家被迫下令全線放慢高鐵運營速度,但建設步伐不停。按照原計劃,“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將在2012年建成,2013年起投資規(guī)模大幅下降,但到2020年,中國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仍將超過1.8萬公里,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高鐵的迅猛崛起,馬上對民航業(yè)帶來沖擊,許多地方只要高鐵一開通,民航班機就減少,甚至整個線路都被取消。于是許多專家投入研究,從8個方面的技術經(jīng)濟特性進行比較研究,初步結論如下:
1、快捷性。高鐵平均運營時速為200-300公里,民航客機巡航時速則為900公里左右,而且民航是直線飛行,不像其他運輸方式那樣受交通線路束縛。特別是航空里程越長,節(jié)約時間越多,高鐵越不及民航。
2、安全性。我國鐵路2008年以來發(fā)生過多起出軌與撞車等重大安全事故,今年的溫州追尾事故尤為嚴重,國外的高鐵事故近幾年來也不鮮見,但與民航誕生初期相比,也不見得就多,那時天氣稍有變化,就可能發(fā)生事故,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安全事故才逐步下降。所以從長遠看,似乎還很難說這兩種快速交通工具,誰更加安全。
3、價格。高鐵建設成本高昂,運營成本也不低,票價一時難以下降,而民航季節(jié)性打折時,常能達到普通列車硬臥的低價水平,所以民航目前占優(yōu)。
4、穩(wěn)定性。高鐵的日常運行一般不受氣候條件限制,規(guī)律性較強;而民航則明顯受到天氣、管制、航班調(diào)配等諸多因素干擾,日常運行的穩(wěn)定性不及高鐵。但惡劣天氣的運輸恢復效率上,航空反而占優(yōu)勢。
5、舒適性。從機場到機艙,無論衛(wèi)生條件、設施、服務內(nèi)容、候機與乘機環(huán)境,還是服務人員的素質(zhì),民航都較鐵路舒適。高鐵出于客源考慮,勢必中途設置依靠站點,站點越多,舒適度越下降。
6、服務。民航服務與國際高度接軌,一向高度重視品牌服務意識,服務經(jīng)驗也更加成熟。
7、載運能力。高鐵明顯高于民航,無論是理論運載能力,還是實際運載數(shù)量,高鐵皆占優(yōu)勢。
8、運輸成本。在各種運輸方式中,航空的運輸成本最高,鐵路的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即使是高鐵,也不如民航高。
所以在8個方面的對比中,除安全性無明顯差別之外,民航在快速性、舒適性、服務3個方面占優(yōu);高鐵在價格、穩(wěn)定性、載運能力、運輸成本4個方面占優(yōu)。其實,高鐵的更大優(yōu)勢還有低碳。
國外的很多研究證明,在高鐵運行3小時以內(nèi)的市場上,高鐵占據(jù)著大于50%的市場,而且距離越短,高鐵的市場份額就越大;在高鐵運行3小時以外的市場上,高鐵占據(jù)著小于50%的市場,而且距離越長,高鐵的市場份額就越小。所以一般認為高鐵運行3小時,是高鐵與民航相互替代的平衡點。所以??谌齺喼g,只適合乘高鐵。
無論中外,只要高鐵一通,民航的航班就被迫取消。這同樣的比較利益的選擇結果,大可不必像孫權那樣小心眼。而對于廣大旅客來說,多一種選擇就多一種手段降低成本,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作者為人民網(wǎng)海南視窗特約評論員:廖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