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抑郁機長精心策劃飛行線路 避免留下墜機線索?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指稱,2014年3月8日失蹤的馬航MH370航班的機長“精心策劃”了飛行路線,避免在客機墜入印度洋前留下關于客機去向的線索。據悉,這名機長患有抑郁癥,墜機事件導致機上239人喪生。
據報道,航空航天工程師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發(fā)布新的研究報告,指稱馬航MH370航班的機長扎哈里?艾哈邁德?沙阿(Zaharie Ahmad Shah)故意改變飛行方向和速度,以避免“讓人清楚地了解他的方向”。
這架波音777客機在2014年3月8日從吉隆坡飛往北京時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導致機上所有239人喪生。
圖:新的研究報告推測馬航MH370航班的飛行路線。
研究報告稱,客機出人意料地調轉了預定的飛行路線,在失去聯(lián)系之前,反而被軍事雷達在馬六甲海峽上空追蹤到。為了防止客機被發(fā)現(xiàn),機長還使用了一條多次改變方向的飛行路線,以避免讓人清楚地了解他的方向。
報告稱,通過使用弱信號傳播(WSPR)的數據,可以繪制出MH370航班的最終動向。據悉,WSPR是一個全球無線電系統(tǒng),在飛機穿越信號時通過觸發(fā)“電子絆線”(electronic trip wires)來跟蹤和檢測。
圖:弱信號傳播(WSPR)捕捉到MH370航班的飛行路線(紅線)。
戈弗雷表示,WSPR就像一堆絆馬索或激光束,它們在地平線以上到地球另一端的每個方向都起作用。MH370航班在飛越印度洋時越過了8條絆網,這與以前專注于該航班飛行路線的研究相一致。
戈弗雷表示,沙阿機長使用航點在“非官方的飛行路線”上導航,以避免被發(fā)現(xiàn)。在客機被探測到的情況下,機長還通過多次改變方向來避免讓人清楚地了解他的航向。
戈弗雷表示,飛行路線似乎計劃周密,避開了商業(yè)飛行路線,機長似乎不大關心燃料的使用,而更關心留下假的痕跡。
據報道,歷時4年、耗資2億美元的國際搜索工作覆蓋了12萬多平方米的面積,但馬航客機的墜機地點從未被發(fā)現(xiàn),引發(fā)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之謎。
在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和南非的海里撈出了一些殘片。去年8月在南非發(fā)現(xiàn)疑似機翼擾流板的一部分,促使人們在今年3月呼吁進行新的搜索。
一個獨立的專家組發(fā)布的報告稱,這些殘骸是在一次不受控制的高速下潛中從客機上脫落的。
對海洋漂流的分析和對修訂后的飛行路線的審查表明,西澳大利亞的魯溫角以西1200英里的地區(qū)可能是墜機地點,該地區(qū)以深海海底峽谷和水下山脈而聞名。
彼得?弗利(Peter Foley)帶領澳大利亞搜索隊對5萬平方英里的海底進行了聲納搜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同類高分辨率搜索,但一無所獲。
但他現(xiàn)在認為應該展開調查,檢查目標區(qū)域兩側70海里的海底。
美國律師布萊恩?吉布森(Blaine Gibson)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尋找這架失蹤的客機,他也支持進行一次新的搜索。他引用了海洋學家Charitha Pattiaratchi的新模型,預測殘骸會在哪里被發(fā)現(xiàn)。
但馬來西亞政府表示,只有在有令人信服的新證據的情況下,才會啟動另一次搜索任務。